**踏入行山季節四大郊野問題湧現 環保團體呼籲山友保育行山徑**
**前言**
隨着天氣轉涼,金秋的行山季節成為許多香港市民逃離城市喧囂的首選活動。然而,人潮湧入郊野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環保挑戰。部分行山路徑經過頻繁使用而出現磨損,垃圾污染、植被破壞及野生動物干擾等問題尤為突顯。環保團體早已對此敲響警鐘,呼籲山友們提升保育意識,共同守護自然資源。
### **行山季節四大郊野問題簡析**
行山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,更是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方式。然而,伴隨人流激增的,同樣是對大自然健康不容忽視的破壞。以下四大問題需要引起特別關注:
1. **垃圾問題揮之不去**
垃圾是郊野公園的首要隱患之一。雖然大部分行山徑均設有垃圾桶,但許多遊人仍選擇隨地丟棄垃圾,如膠瓶、食品包裝以及濕紙巾等。**一項研究顯示,垃圾分解所需的時間長達數十年甚至更久**,這無疑對生態系統造成持續性損害。環保團體呼籲遊人遵循“帶走你的垃圾”原則,將自身垃圾帶回城區處理。
2. **植被破壞與行山徑擴張**
每年秋冬,熱門行山徑如大帽山、龍脊等地都會迎來大量人流。一些遊人為了搶拍“網紅角度”,踏入植被禁區或偏離官方路徑,反覆踩踏使草叢枯萎、土地裸露,加劇侵蝕現象。*例如,據香港郊野公園管理處統計,去年某些熱門步道的寬度甚至因遊客踩踏擴大了一倍*。過度破壞植被不僅影響景觀,還削弱土壤的堤防功能。
3. **野生動物干擾**
郊野是豐富的生態系統,然而遊人的過度打擾正在威脅其平衡。一些遊人攜帶的食物殘渣吸引動物接近人類區域,改變牠們的進食習慣和活動方式。*多次目擊記錄顯示,郊野公園內的野豬、豹貓及松鼠正在“人化”生態中掙扎*。對野生動物的干擾不僅對牠們自己,更可能對整個生態鏈造成連鎖影響。
4. **防火意識不足**
秋冬乾燥氣候令森林火災風險倍增,而從歷年記錄來看,人為疏忽依然是火災的主要成因。例如,露營者未正確熄滅營火、吸煙棄置未熄滅煙蒂等都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。**根據香港消防處資料,2022年的郊野火災70%以上源於人為因素**。為減少此類風險,環保倡議團體提議進一步加強預防教育及巡查力度。
### **環保團體的行動與呼籲**
為應對上述問題,香港多個環保團體正在積極採取行動。一方面,他們通過線上線下活動推廣“行山零垃圾”理念,並提供免費垃圾袋服務以便山友攜帶垃圾。另外,他們呼籲政府修訂相關法規,對不當行為加大懲罰力度。例如某地區曾設立“賞罰互動機制”,發現攜帶回垃圾的遊客可兌換小型禮品,減少郊野垃圾量的成效顯著。
此外,部分團體通過志願者清理行山徑周邊的垃圾和受損植被,努力將天然環境復原至其最佳狀態。他們強調,只有當每位行山者都付出自己的一份責任,香港的珍貴郊野資源才能得以永續發展。
### **山友需重視環保責任**
身為行山愛好者,我們必須記住,這片美麗的大自然並非理所當然。與其只是享受美景,不如以實際行動保護這片我們所喜愛的土地。從隨手清理垃圾、避免僭越自然保育區域,到遵守基本行山與防火規範,**每一次行動都可能對環境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**。